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俏寡妇和迂腐书生第46节(1 / 2)





  牛氏讶然:“你说隔壁?阿梨吗?和谁?”

  沈鱼道:“还能和谁?自然是王许大哥啊。”

  牛氏作“果然如此”状:“我就说他俩准成吧。”

  沈鱼道:“你说王许大哥在腊八节这天下聘,是不是想年前就把婚事办了呀。”

  牛氏应和道,“应该是吧。”随后叹息一声,“阿梨这孩子命苦,出了族谱也有两年时间了吧,一直都不愿意再嫁,如今能嫁给王许,倒是个不错的归宿——唉?越郎,你去哪儿?”

  牛氏正和女儿摆着闲,忽瞥见自家儿子飞快地冲出了门去,叫也没叫住,不免摇摇头,道:“你哥最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,这会子怎么跟赶着投胎似的?也不知道是去哪儿?”

  沈越一路冲出自家院子,站到路边不远处,望向隔壁门里。

  王许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浅紫色冬衣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脸上的胡须刮得比往日还干净,嘴角不住地上扬着,满眼的喜气,正在同坐在一旁的李氏说话。

  他跟前的地上,放了两只箩筐,箩筐外围绑着红绸扎花,内里装满了用红纸包裹的聘礼。

  正此时,一抹熟悉的身影走过来,给王许递上一杯茶,王许当即站起来双手接住,冲着女子憨实地笑。而那女子,今日穿着一身水红色的衫子,衬得她满面的红晕,递了茶后,她没作停留,含着一抹娇羞退了下去。

  满目的喜红隔着老远的距离,印到沈越幽深的眸光里,就好似在他双瞳里纵了两把火,正无声地烧灼。

  垂在两侧的手,突然捏紧,指尖狠狠地掐进了肉里。良久,一滴殷红,堪比聘礼的颜色,沿着指缝蜿蜒,滴到脚边褐色的泥土上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觉得男女主情绪不对,所以进行了大修,新多出一千五百多字,之前购买过的不会重复收费

  第48章 、翻越

  这么些年,?王许还是头一次来周梨家里吃饭,他有些手足无措,周梨做饭时,?他跑到厨房帮忙,?却被周梨推了出来。

  王许心里喜滋滋,?单身数年,如今又要娶媳妇了,还是娶的阿梨,?他的唇角翘起来,压都压不下去。

  吃过饭,?趁着天还没黑尽,?周梨得回镇上,?明早还要营业,?王许自然同行相送。

  两人出了周梨家院门,并排走向村口。路过隔壁时,?周梨忍不住觑了一眼那处门内。

  沈幺在劈柴,牛氏在洗衣裳,?沈鱼踢着毽子。

  唯独不见沈越。

  周梨收回目光,?继续听王许给她讲笑话,她时不时笑一下。

  这还是他们头一次肩并肩走在村人的视线里,村口的七大姑八大姨们,看见了他们,?免不得揶揄两句。

  一时间,?两个人都红了脸。

  周梨一不留神踩到一块拳头大的石头,?脚一崴,差点跌倒,王许托着她的手臂,?就势扶了一把,她才堪堪站稳。

  只是这么个意外,却逗得村口的人们齐齐笑出了声。

  周梨被那些人笑得不好意思,扯着王许快步离开。

  两人走后没多久,村口的人们又看到了沈越路过。

  “越郎,你住阿梨家隔壁,可看见今日王许挑了些啥聘礼来?”有人好奇,王许一个木匠居然挑了满满两箩筐的聘礼,也不晓得里头都是些什么,值钱不值钱。

  谁知,沈越竟似没听见一般,眼神直直地望着前方,兀自走过。

  “这越郎是咋了?看他一副被招了魂儿的模样,咱们和他说话呢,竟一个字没听到。”

  “谁知道呢?他也是个奇怪人,八成读书读傻了,仪表堂堂的一个人,竟怎么都娶不着媳妇儿,你看人家王许,还是个鳏夫呢,还把咱们村最漂亮的小媳妇儿给拐走了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村人的话渐渐消失,沈越看着走在远处的那一男一女,眸色越来越沉。

  他走得极慢,隔得极远,深怕走得近了,周梨一回头看见他,届时,他不知该如何自处。

  假使阿梨牵着王许的手,同他打招呼,叫他三叔,笑容透着疏离,他想象不出,那样的时刻,他会做出什么反应。

  周梨走到四洞子桥时,停下脚步,叫王许不用再送,自回周家村去。

  王许本想坚持,周梨却说,他们两个毕竟没有拜堂成亲,不宜总走那样近。

  王许挠挠头,依依不舍地同周梨道了别,脚步一转,沿着甜水河,向周家村走去。

  周梨目送完王许,收回目光时,目光扫过不远处的村口,一个人影倏地闪到了一棵大槐树后。她的心跳了一下,那个人影莫名有些眼熟……

  她皱起眉,回过头来,低头叹了一声,不再理会,兀自向镇子走去。

  她走到长街上,忽看见路边有人在卖树苗,她一眼就看中一棵橙子树苗,上前买下,带回了店里。

  时至天黑,周梨在屋里点了油灯,借着昏黄的光亮,她爬上床头,取下红木匣子,打开盖子,伸手进去,将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触摸了一遍。

  她动作极慢极轻,带着隐忍,如触摸刚出生的婴儿,力道重一分,怕划伤婴儿的肌肤,力道轻一分,又怕无法安抚。

  灯光里,她目光莹莹,在每一样礼物上面徘徊,就仿佛在试图将它们每一个的轮廓和色彩镌刻进心底。

  良久后,她深吸一口气,决然地关上盖子,再拿出一把锁,将匣子锁上,又去找了一张棉布,将整个匣子都裹进棉布中,抱着匣子,朝院中走去。

  她把匣子放到石桌上,又去灶房里拿出一把锄头,走到北面墙垣下,开始挖土。

  锄头一下一下砸到地上,不一会儿,一个锅大的坑挖好,周梨放下锄头,去拿起匣子,走到土坑前,蹲身将匣子放了进去。

  又拿起锄头,将之前铲起的土,一点一点,重新填埋回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