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6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你刚才在哪里,我怎么没见你?”

  “随处走了走。”

  池了了见鼓儿封脸上虽然笑着,眼神却露出关切之意,刚才自己挨董修章打骂,封伯恐怕也看到了。

  果然,鼓儿封坐下来后,收起了笑,温声道:“阿了,那件事并不能怨你,你也并没有亏欠他们什么,以后不要再去接近那董朝奉了。”

  池了了勉强笑了笑,随即又叹了口气:“他老年丧子,看着太凄凉了。何况,我的确欠他儿子一份情。那天要不是他护着我,也就不会和曹喜结怨……对了,封伯,被你说中了,曹喜被放出来了,上午我出门就看到他。”

  “我也看到了。”

  那件无头尸案发生后,池了了曾和鼓儿封、萧逸水多次争论过,鼓儿封始终不信曹喜是真凶,因此脸上露出一丝喜色,虽然随即掩饰过去。池了了却一眼看到,立刻嘟起嘴:“封伯,你先别忙着得意,我已经求了疤面判官帮忙查这个案子。”

  “‘讼绝’赵不尤?那太好了!若是有他出手,这案子也许有望能破。”

  “就算赵判官破不了,我自己也要把它查清楚。我不信它能瞒一辈子,瞒住所有人!”

  和池了了分手后,赵瓣儿转身往城里走去,回到香染街路口时,躲到一个胖子身后。

  其实,不少人仍围在书讼摊的凉棚边,人缝里能望见哥哥赵不尤和墨儿正在跟一个主顾说话,根本看不到她,她忍不住伸舌偷笑了一下,放心拐进香染街。

  等会儿要走好几里路,她又一向不爱坐轿子,拘在个木箱子里不自在,让人抬着,更不安心。这街上有家梁家鞍马雇赁店,今天刚巧穿着前后开衩的旋裙,正好骑驴,就找了过去。店里一个小姑娘笑着迎上来,穿着翠绿的衫儿,戴了个双螺假髻,没戴稳,一动就晃颤,眉毛画得浓黑,眉心贴着鹅黄花钿,一看便是学京城最时兴的妆样儿,却没学像。

  瓣儿没在这家租过驴子,担心没有抵押钱,正要问价,一个壮妇人笑着迎了出来:“赵姑娘啊,你要租马还是驴子?”

  “大嫂认得我?我租驴子。不过,没带抵押钱……”

  “怎么认不得呢?你是赵大判官的妹子啊。一头驴值什么钱?赵姑娘骑去就是了,赵大判官去年帮我家解了那桩大麻烦,还没好好答谢过呢。小韭,快去把那头白花驴牵出来!换套干净鞍垫。”

  “那太好了,谢谢大嫂。我先把一天的钱付了。”

  瓣儿按时价,取出一陌铜钱,那妇人连声辞让,瓣儿执意再三,妇人才笑着收了。小韭已牵出一头青毛白花的驴子,瓣儿道声谢,骑着驴子走了。

  她向北穿出香染街,折向西进了内城,到了相国寺北门外的寺北街,这街上有很多南食店。她找到祝顺鸭鹅店,要了一爿白炸春鹅,又添了五对糟鹅掌,正好凑成一陌钱,让伙计用油纸包好,提着鹅,骑了驴,一路向南,笔直朝陈州门走去。

  汴京城南有三座城门,陈州门在最东。出了陈州门,继续往南,一条横街,是清仁巷,范楼就在左边巷口,斜对着太学外舍、辟雍东门。

  瓣儿没有停留,骑着驴慢慢在街沿上边行边看。范楼是两层楼,气派虽不及京里那些正店,却也足够敞阔。楼下大厅看起来能摆几十张桌,楼上临街十间单间。但店里似乎有些冷清,没有多少客人,恐怕是那桩无头尸案晦气未散,余慑还在,人都不敢来。

  那案子发生在二楼中间的那间,不知是第五间,还是第六间?

  那两扇窗都紧闭着,看不出什么来,若真要查这案子,还得到里面仔细踏勘。她轻轻一踢,催驴走快,离开了范楼,向东面行去。

  上个月,范楼无头尸案很闹了一阵子。

  两个前科进士去范楼喝酒,一个叫董谦,一个叫曹喜,还请了唱曲的池了了。池了了中途离开了,董谦和曹喜继续喝,门关着。店里伙计去上菜,却发现,曹喜喝醉,趴在桌上,董谦则躺在地上,流了一大摊血,已经死去。而且,头不见了。

  官府的人去查勘,房间内不见刀斧等凶器,董谦的头更不知去向。旁边隔间里喝酒的人都不曾听到打斗喊叫声。曹喜身上并没有血迹,他声称自己喝醉了,并不知情。官府羁押了曹喜,但他当时虽然人在凶案房间内,却找不到其他杀人证据,因此难以结案。

  京城太大,事太多,才十来天,人们就去赶趁其他新鲜事,这两天已经很少有人说了。当时赵不尤也曾动过心,不过案子已收归开封府,府里并没有来邀他相助,他也就作罢了。

  瓣儿记得,那天聊起无头尸案来,哥哥说验尸的仵作是吴盘石。赵不尤一向只依理行事,并不去阿附贵要,倒是嫂嫂温悦替他着想,说常年帮人诉讼,免不了和官府各级人物打交道,虽不必巴结,但也不该过于疏冷自傲。因此,凡哥哥办的讼案,所遇的官府人等,嫂嫂都细心留意,各人性情如何,喜好如何,每逢年节,都要一一送些薄礼过去。礼虽轻,不值什么钱,却都用了巧心思,清雅不俗,倒比那些重礼更令人欣喜。

  瓣儿一直帮嫂嫂打理礼物,也很熟悉这些人。知道吴盘石是江南人,爱吃鹅肉。所以特地去了京城最好的南食鹅店,花了些钱,备了份礼。她只知道吴盘石住在城东南外木柴巷,就往那边赶去。

  每天看墨儿跟着哥哥办事,她心里好不羡慕,只恨自己是女儿身,诸事不便。池了了托她这件事,勾起了她的心事,自己年纪也不小了,活这么大,从来没正经做过什么事,甚至连门都难得出几回。历朝历代,都有奇女子,都做过些惊天动地、青史留名的事来,自己虽不敢比她们,却也不该将青春白白虚耗在闺阁之中。她虽然爱笑,每每于深夜想到这些,都忍不住在锦被里偷偷落泪。

  所以,她决计去办这件事。

  哥哥嫂嫂恐怕不会答应,那我就偷偷去查,趁着还没嫁人,好歹该做一桩不寻常的事,往后老了、闲了,才好回想。

  想到“嫁人”,她顿时羞红了脸,忍不住自个儿笑出声来,惊得路边柳梢上两只鸟儿飞鸣而去。幸而路上没有什么人,春风微漾,满眼新绿,驴儿跑得轻快,驴铃叮当悦耳,一派春日好光景。想起自己最爱的当世女词家李清照那些小令,她也兴起,在驴背上自填了一首《如梦令》。

  独自骑驴漫喜,闲惹流莺非议。碧草重芳情,纵使东风无意。不弃,不弃,那怕此路迢递。

  第二章 尸检验状

  叶叶心心,舒卷有余情。——李清照

  来到木柴巷,瓣儿打问到吴盘石的家。

  她来到门前,下了驴,轻轻叩门,半晌门才打开,是一个矮胖和气的妇人,望着她有些纳闷:“你是?”

  “婶子,我是赵不尤的妹妹,叫赵瓣儿。有事来请教吴大伯。”

  “赵姑娘啊,快请进!”

  瓣儿牵驴进到院里,将驴子拴在门边木桩上,才回转身,见一个高瘦的老年男子从屋里走了出来,她见过,是吴盘石。恐怕是由于常年查验尸体,吴盘石神情始终冷郁郁的:“你是赵将军的妹妹?”

  她忙恭恭敬敬答道:“对。吴大伯,我叫赵瓣儿,这是我哥哥让我送来的祝顺鹅,他说这几年常劳烦您,正好过节,略表一点谢意。”

  吴盘石露出一丝笑:“这怎么敢?前日刚收到赵将军送来的江南扇子,还没去当面道谢,这又……”

  “哥哥说,若不是吴大伯眼力老到、行事谨细,好几桩疑案就都沉埋地下了。”

  瓣儿把鹅递给了吴妻,两下推拒了一阵,吴盘石才让妻子收下拿进去。

  瓣儿忙道:“我今天来,还有一事相求。”

  “姑娘请说。”

  “想请教一下吴大伯,一个月前,范楼那桩无头尸案。”

  “莫非府里请赵将军来查这案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