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却道寻常第16节(1 / 2)





  万众瞩目那少年不闪不避,面不改色,径直走到了正中央。

  也不说话,就这么抬头静静地看着首座高位上的杨妃。

  自从他回到长安之后,关于他的传闻就不曾平息过,尤其是最近老乔剑劈天门更是响彻了京都,不知震撼了多少人,真可谓是虽死犹荣。

  而前不久有声音李休加入了书院,而且似乎能够重新开始修行。

  书院没有否认,李休没有否认。

  既如此,那便是默认了。

  书院与现在的陈留王李安之不和,李休身为子侄却加入了书院,再想起十四年前的那个传闻,这其中的一切似乎都在清晰不过,只差着拿出一根针轻轻挑明。

  而且朝中百官都知道当年李来之之所以会战死,和杨妃有不小的关系,也正因此陛下才会爱答不理的状态。

  与李安之觊觎王位的传闻不同,杨妃参与李来之的死可是有确切证据的。

  这一点人尽皆知。

  杨妃俯首看着李休,浑浊的眼中有着一瞬的恍惚,拿着杯子的手不自觉的颤抖了一下。

  那双眼睛,当年的李来之就是那样的一双眼睛,一样淡泊的眼神。

  二人对视,半晌无话,场间的气氛渐渐凝重起来,庆生的戏曲声音越来越小,直到消失不见。

  “殿下。”

  有大臣开口提醒道。

  太尉齐秦闭着眼老神在在的坐在椅子上,似乎感受不到眼前的一幕。

  “李休,来我这边坐。”

  太子李弦一冲着他招了招手,道。

  无论怎么说,今日是杨妃的寿宴,朝中百官齐聚一堂,再大的事,再大的恩怨也要过了今天再说,否则谁的脸上都不好看。

  李休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,仍旧静静地看着杨妃,场中气氛更加沉重。

  片刻,他冲着杨妃行了一礼,然后起身凝视着那双略浑浊的眸子,眼中带着平静,身子挺直,轻声道:“今日太妃寿辰,本世子走的匆忙,只准备了一件礼物。”

  百官松了一口气,太子脸上的神情也淡了些。

  杨妃耷拉着眼皮,有些好笑。

  “世子用心准备,定是厚礼。”

  李休点了点头,语气逐渐淡漠:“是厚礼,只不过在送礼之前还要请您做一件事。”

  “哦?何事?”

  杨妃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兴趣。

  “李休,请您赴死。”

  他拱了拱手,又行了一礼,神色郑重。

  太子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,有杯子碎裂声音响起,朝中百官大惊失色,尽数起身。

  太尉紧闭的双眼终于是睁开了一条缝隙。

  “我活了十九年便厌了人间,您活了一千年,自然早该倦了,不如就此归去,生于此天此时此刻,死于此天此时此刻,如何?”

  李休又道。

  第17章 渐有风雪暖寒骨

  他的声音不大,但在这幕林园中却如同惊雷一般。

  大多数人极为震撼的看着眼前这一幕,有些不敢相信李休竟然会在这样的日子说出这样的话。

  “大胆李休,你可知晓自己在说什么?”

  “放肆,还真以为自己是陈留王世子不成?况且便是陈留王在此也没资格放此狂言。”

  百官中有人立刻出声喝道,怒视着李休,带着侍卫向前几步便要将这狂徒拿下。

  只是还没走几步,便有人迎了上去将其拦下,不动声色间握住了腰间的弯刀,凝视着那几位开口训斥李休的大臣。

  渐渐地,百官分成了三个阵营,站在杨妃一方的三人。

  中立退到一侧的,还有一些人纷纷向中间靠拢,隐隐将杨妃的那些人给围了起来。

  这些人便是李来之的人,如今李休亲自前来报仇,他们自当跟随。

  那三位大臣面色难看,隐隐有些不敢相信。

  “李休,我奉劝你最好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,现在罢手,老夫可以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。”

  李休看了他一眼,认出了这位是当朝的户部尚书,江满泉,早年便跟随杨妃,在上一任唐皇之时便坐稳了现在的位子,在朝中树敌不少,杨妃的存在便是他最大的依仗,因此他也是最不希望杨妃出事的一个。

  “呦呵,我道是谁,原来是恶贯满盈江大人,什么时候你也配奉劝世子殿下了?嗯?”

  人群内走出一个少年,身穿黑衣,肩膀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北字。